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人类走进了充满竞争的信息时代。而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国家之间的竞争事实上就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其中,特殊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根据医学统计,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今天,总有10%的人摆脱不了残疾的厄运。人权天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是残疾人的权力,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在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路途上,教育是残疾人最强有力的支柱。
党和政府也从来没有忘记他们,每一个残疾人的生存、教育、就业,都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从19世纪末到现在,我国的特殊教育已走过百年的历程:从民国初年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一纸空文,发展到新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体系;从1948年全国仅有盲聋教育学校42所、在校学生2380人,发展到1998年全国拥有特殊教育学校1535所、在校学生358400人。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不仅取得了量的突破,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展开,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初步形成;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体系日趋完善,与其相配套的教材出版工作也基本完成;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得到发展,教师的数量和素质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法制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其改革和发展已步入依法治教的轨道。
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但其目前的发展还不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仅为4.53%,与普通儿童98.7%的入学率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特殊教育一般指狭义的,即对身心发展有残疾的儿童施行的教育,按当前国际流行的特殊教育的定义,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包括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交往障碍、行为困扰、有品行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都属于特殊教育范围。在新标准的衡量下,我国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总数则达到2000万,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人口,而他们接受特殊教育的服务率不到2%。
源于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性,特殊教育需比普通教育投入更多的经费。但实际上,由于经济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远不能满足需求,资金来源渠道相对甚少,社会资助不多。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特教学校的生均培养费是4000多元,接近大专、中等师范院校的培养水平,而培养一名普通高中生仅需1200元左右,不到特殊教育所需投入的1/3。高额的培养费用严重限制了特殊教育学校规模的扩大。每校仅有上百名学生的特殊教育,与全国2000万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特殊儿童相比,犹如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尽快扩大特殊教育的普及范围,我国已积极发展轻度残疾人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开设特殊教育班的特教形式。这种融合式教学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然而效果并不令人乐观。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非说,我国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班现阶段的发展不太稳定,部分特殊儿童随班混、随校混,不能得到正常的进步。对此,肖非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合格,大部分普通教师根本不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对待残疾儿童。国家相关法令明文要求在普通师范教育中开设特殊教育选修或必修课程,但目前只有北师大和屈指可数的几所师范学校在实行。
即使是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样急待加强。根据中央教科所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陈云英博士的一项调查,我国特教不仅师资严重不足,年龄老化,而且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我国特殊教育的质量。迄今为止,设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全国仅有4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每年毕业生总数不到50人。设有大专层次特教专业的院校仅两所,每年培训30人左右,而34所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每年毕业人数不到400人。
另一方面,由于特师生就业体制问题,许多特师毕业生到特教机构就业难,造成许多专业人才流失。现在的特教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大多由普通教师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青年教师则大部分来自中等师范院校,仅有专科水平,文化素质不高,严格地说并不能适应特殊教育的需求。
与普通中小学不同,就业是特殊教育学校最大的压力,某种程度上,孩子能否就业直接影响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也就影响到学校的前途。
为了开辟残疾孩子就业的途径,许多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密切配合,出台了许多保护政策,一些社会福利企业每年都吸纳不少残疾人就业,但总的来说远远难以满足需要。专家建议,在全社会关心特殊教育事业,关心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同时,特教学校也应当开门办学,积极宣传自己,让社会了解孩子们在特校学到的技能,主动向社会推销自己。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为了更稳妥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与许多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为了让孩子们走上社会之前积累工作经验,学校开设了一些校办企业,学生毕业的时候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在这些校办企业里工作两年进行“过渡”,两年之后把工作岗位腾给后面的弟弟妹妹。
四川绵阳市涪城区特教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2%以上。
北京宣武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蔡雯说,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从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到简单的生产技能,残疾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循序渐进、逐次强化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可是在普通人都难以谋职的大环境下,残疾人就业难度更大。我们希望国家的保护政策再加强一些,免除我们办学者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江泽民总书记1992年视察江苏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时题词:特殊教育,造福后代。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事实上,发展特殊教育已经和实现公民权利、解放生产力甚至于人类发展紧密相连,大力发展特教事业将是一件功德无量、惠及社会的长远大计。特殊教育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特教事业、特殊少年儿童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爱。